更让刘瑞感到高兴的是,气候决定北方无法大规模地种植棉花,所以成了朝廷用于控制北方的秘密武器。
而比棉花的大规模推广更令伊稚斜心惊胆战的是大汉内的技术革新——这个能造精巧弩箭的国家研发出了提供女工纺织效率的手摇纺纱机,也就是重写大英手工业的珍妮纺纱机。
好消息是珍妮纺纱机……现在该叫大汉纺纱机的成本不是普通的家庭可以承担的,所以在乡镇地区,一般都是同姓的一村凑钱去买,然后排个使用表格让女人减轻负担。
坏消息是刘瑞为了吸引移民,承诺会送每个前往沧海郡和黑水郡的人家一台手摇纺纱机。
要知道,珍妮纺纱机不仅能纺名字里的“纱”,还能纺羊毛、棉线等常见原料。
历史上的英国工人为了反对珍妮纺纱机的存在开始多次闯入纺纱机的工厂把机器砸烂,可即便是做到这步,也无法将珍妮纺纱机的扩散脚步遏在它的发明地里,足以见得后者的魅力有多可怕。
而在大汉给田给地又给钱,还愿赠送手摇纺纱机的大福利下,原本会对北方的天气拒绝三连的人民觉得不能为了一点寒冷而不要这个移民礼包。
尤其是对各地的寡妇与有女儿的家庭而言,北方的分田之策与偏向女户的法律法规本就很有吸引力,现在又有免费赠送的手摇纺纱机,无疑是把北方的妇女地位推向高潮——因为欧美争取平权,中世纪至工业化后涌现出了许多女王的原因就是妇女有了经济来源并承担了能争取谈判的工业运转。
黑死病的爆发让逐渐参与社会劳动的女人有了继承权。
基于纺织的工业革命让难以就业的女性有了出走的底气。
而在源源不断的女人愿意移民东北,在此建立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未来后,不少男人也被这个趋势吸引而来。
还有些在同姓村里备受打压的外姓人也愿意北上。
久而久之,这群人在沧海郡建立城,垦了地,为汉军提供北上的据点的物资供应。
当时的伊稚斜就已感到一丝不对,招呼着在小兴安岭的族人继续北上避开沧海郡的汉人汉军。
果然,伊稚斜的预料不出一年就已成真。
刘瑞可不满足在沧海郡有立足之地,很快便把国境线往伊稚斜的旧地——小兴安岭慢慢推进,在此建了新的郡县——黑水郡。
当然,此时的黑水郡只是挨着沧海郡的边境建了几个小镇,不过随着中原乃至南方的移民渐渐过来,黑水郡成沧海第二也只是时间问题,同时也让不想北上的伊稚斜怒了又怒。